武汉,中国水域面积最大的城市,有“百湖之市”的美誉。随着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湖泊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多个湖泊水质长期为劣V类。为提升湖泊水质改善生态环境,近年来市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水环境,市审计局紧扣政策执行效果和项目建设过程,对湖泊水环境提升项目进行了审计。笔者结合审计情况,总结了湖泊水环境提升项目审计应关注的重点内容。
一、关注湖泊水质治理目标实现情况
湖泊水环境提升项目的实施是为了全面截污,提升湖泊水质,达到“水清、岸绿、景美”的治理效果。项目筹建初期确定了提升后的水质标准,审计中应关注湖泊水质达标情况,通过搜集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定期发布的湖泊水质达标数据、营养状态、水质变化情况、主要污染物超标情况和项目监测点相关实测数据,对照治理标准查看湖泊水质是否达标,如不达标应了解具体超标情况并分析原因。
二、关注湖泊周边污水排口整治情况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指标严重超标,污水直排入湖严重影响湖泊水质,造成黑臭水体,因此,解决湖泊周边污水直排问题是提升水质的关键点。审计中应多次现场踏勘湖泊沿线,核查沿线污水排口截流整治情况,看是否存在违规排放的排污口。如存在违规排放的情况,应及时将排出的污水取样检测,确定污水超标数据。
三、关注周边雨污分流工程改造和市政污水管网建设情况
由于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年代久远,现有的合流制管网不能满足雨季排水要求,雨天溢流污染排入湖泊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湖泊水质严重恶化。审计中应关注湖泊汇水区内雨污分流与海绵改造工程进度,市政雨、污水管道混错接改造完成情况,向市、区水务主管部门收集工程相关资料,了解是否按期完成改造建设。
四、关注初期雨水收集和处理工程建设和运营情况
降雨初期时的雨水中溶解了空气中的大量酸性气体、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污染性气体,降落地面后冲刷屋面、道路等,造成初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直排入湖泊给水环境造成了污染。初期雨水收集和处理能有效解决城市道路雨水径流面源污染问题。审计中既要关注初期雨水收集工程建设情况,更要重点关注雨天溢流消减设施实际投入运营使用的相关工程和设备运行情况。通过查看工程相关建设施工资料,了解初期雨水收集工程质量情况、施工环保措施和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通过查看相关监测数据审查初雨处理厂对初雨处理效果、运行工况是否和设计工况相符。初雨厂的处理主要是物理处理,未采用生物技术处理,处理后尾水不能达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标准,应关注初雨厂处理后尾水排放情况,核实是否会继续污染尾水排放下游流域水质。
五、关注湖泊生态工程治理效果
水生态修复工程可改善湖泊整体水体质量,提高水体透明度,降低水体氮、磷等指标,促进以微生物、水生动物、水生植物为基础的循环生态链恢复,修复工程的关键在于水生植物群落的恢复。审计中应关注水生植物种植是否按照设计要求实施,核实实际植物种植面积、植物存活情况、投放水生动物情况,现场对种植水生植物范围内外的湖水取样,进行检测,了解生态修复效果,并关注沿岸排口生态改造后实际使用情况。
六、关注湖泊流域智慧化平台运行情况
湖泊流域智慧化平台是通过信息技术构建的智慧水治理系统,实现信息传输、智能预警和远程调度管理,对工程实施后的效果进行动态观察、评估,使工程价值得以最大发挥、实现水环境改善预期效果。审计中应关注智能化系统运转情况,通过现场查看流域智能化平台系统数据,了解系统功能是否实现,核实排口、截流井的水质、水位、流量、湖心水质等数据是否缺失、排口闸门远程控制是否实现,湖泊应急管理和调度功能是否完备。(陶琛莉)
责任编辑:程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