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区审计局 尚晓霞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它能够通过自身组织优势把居民的利益诉求进行集中,通过合理化途径及时向政府反馈,是政府与居民联系的重要纽带。社区资金是社区治理和服务的保障,管好用好社区资金,是充分发挥社区资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对服务和改善民生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浅析当前社区资金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建议。
一、社区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造成资金结余沉淀
一是经费预测管理不科学。社区未能提前做好经费预测,或者社区在经费使用过程中,发生了需要调整经费的事项时,没有及时上报街道进行调整,导致年度经费安排过大,实际使用量少,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二是街道下拨资金不及时。街道与社区之间缺乏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没有及时获取社区资金使用需求。部分新增的专项资金下达街道时,街道未能及时通知社区,也没有及时拨付到位,甚至到年底时才一次性下拨,社区来不及使用,留在社区账面结存。
三是社区未按要求开展相应工作。社区资金要服务和改善民生,要为居民提供福利性、公益性服务以及其他物质、文化和生活等方面的服务。社区如果不能很好地理清自身工作职责、积极回应居民诉求、提供相关服务、完成规定任务,将会造成社区资金无法使用,出现“躺在账上睡大觉”的现象,居民却没有享受到相应的服务,资金使用效益未能发挥出来,实际是浪费了社会资源。
二、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信息不能准确反映业务活动
一是未按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社区在设置会计科目时,没有按规定对会计科目进行统一编号,不便于在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及管理账目时,实现会计信息化管理。由于社区会计核算缺乏统一性,也不便于相关部门对社区财务状况进行统一管理和横向比较分析。
二是会计核算前后不一致。社区在核算同一项业务活动时,没有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前后使用不同的会计科目,核算口径不一致,无法纵向对比,在明细账中无法完整准确地反映出年度内同类型的业务活动情况。
三是未及时清理往来款项。社区人员更换相对频繁,财务人员对挂账情况不够了解,外加重视程度不够、与挂账单位沟通不足,往来款项常常被搁置未能及时处理,导致长期累积挂账,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为管好用好社区资金,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更好地规范社区财务管理、发挥社区资金的使用效益、改善和服务民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社区组织领导,完善内控制度。社区应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利用自身的优势,加强组织协调,动员社会力量,更好地提供社会服务。另外要健全完善社区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业务操作流程,明确岗位职责权限,推进完善社区治理,将社区政策落到实处。
(二)强化社区经费管理,合理安排支出。社区应提前对项目情况进行科学预测,并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并及时上报街道,避免资源浪费。街道和社区之间增强信息沟通,街道及时掌握社区资金的需求和使用情况,及时下拨资金,避免下拨时间太晚,社区来不及使用,无法充分发挥社区资金的社会化效益。
(三)主动宣传各类政策,督促资金使用。社区应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开展活动宣传各类政策,深入群众了解诉求,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自觉接受居民监督,有助于督促社区按政策规定提供各项惠民服务,有助于提高社区资金利用率,有助于改善民生、提升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真正让社区资金用到实处。
(四)积极开展业务培训,提升人员素质。加强对街道社区财务人员的培训,打牢思想基础,把握培训方向,拓展培训渠道,创新培训形式。提升财务人员的财务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操守。着力改善财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工作被动的现状,充分发挥财务信息化管理在社区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五)及时上缴沉淀资金,定期清查整改。社区应定期清理沉淀资金并及时上缴财政,以便资金统筹安排使用。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清查整改。重点理清往来款项的来龙去脉,及时掌握挂账单位最新动态,发现问题尽快沟通解决处理。定期盘点社区资产,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确保财务账面反映的数据真实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