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审计信息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建议
武汉市审计局 肖成艳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及地方各级审计委员会的陆续成立,说明审计工作和地位将越来越重要,意味着社会各界对审计的关注度也将越来越高,那么,如何做好审计信息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知晓审计、了解审计、支持审计,让领导依托审计更准确的了解新形势、掌握新问题、作出新部署,已成为审计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所在审计系统信息宣传工作实际,谈谈当前审计信息宣传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并提出浅显建议。
一、 存在的问题
(一)时效不够强。时效是信息宣传工作的生命。对于时事热点问题类信息,以及特定时间节点开展活动的动态类信息,早一分钟报送能促进问题解决,成为经验,晚一分钟报送就失去价值,成为教训。比如 “三八”妇女节开展的活动情况,却在3月10日甚至更晚才作宣传,不但起不到应有的宣传作用,反而会引起受众反感。
(二)逻辑不严谨。信息宣传工作本质上是围绕一个主题讲好一件事,确定好了标题,就选好了主题,整篇稿件就要紧紧围绕标题来开展。但实际工作中,很多稿件洋洋洒洒几千字,结构看似条理清楚,但仔细推敲起来,却发现很多内容与主题无关,往往让人看完整篇稿件后,不知所云,更谈不上入脑入心,这样的稿件无法让受众留下深刻印象。
(三)内容不够实。一是内容不真实。真实是信息宣传的生命线,想扩大信息宣传的影响力是对的,但必须是建立在内容是真实的基础之上,要讲真话、说实情。很多人受压力驱使,为快捷、简单的完成领导交付的信息宣传工作任务,采用“拿来主义”,把别的部门发生的事情通过“改头换面”,嫁接到自己部门身上,对这类抄袭、虚假信息,要坚决予以杜绝。二是语言华而不实。为了吸引读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可以适当采用华丽语言,但要避免通篇空话套话,言之无物。
(四)建议不具体。审计部门涉及面广,能及时、准确、深入的掌握经济社会建设运行过程存在的问题,报送的信息就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找准病根、提出对策,为领导决策服务。然而,实际工作中,很多向地方党委政府报送的审计专报、审计要情对问题的描述不够全面,对问题根源分析不够准确,提出的审计建议过于空泛,不够具体,没有可操作性。
(五)文字不精炼。宣传审计成果,就要对经验、做法进行归纳总结提炼,不要泛泛而谈。很多审计干部习惯了审计报告平铺直叙的文字写法,写信息宣传稿件时也是如此,这样的稿件给人冗长拖拉的感觉,难以让人抓到重点,无法引起受众共鸣。
二、 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组织体系不完善。当前,随着审计地位日益提升,审计项目任务也越来越重,人手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基层审计部门只能将好钢用在刀刃上,把有限的人力都集中在业务工作上,没有花精力建立完整的工作体系,信息宣传工作全靠单打独斗,各自为战,没有人挖掘素材,没有人把控质量,没有人跟进报送,甚至没有人对保密性进行把关。
(二)工作机制不健全。有些审计部门只把信息宣传工作当作副业,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没有出台相应的指导意见、工作方案和考核制度,工作的好坏也没有评判标准,做多做少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信息宣传工作难以得到质的提升。
(三)思想认识不到位。总认为审计部门是一职能部门,只要把业务工作做好就行,对信息宣传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另外,有的部门虽然对信息宣传工作重视,但关注点还停留在对报纸刊物等传统媒体上,对新兴媒体关注不够,没有及时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头条等新媒体进行宣传。
(四)创新意识不够强。审计业务工作不会年年推陈出新,信息宣传工作却不能总是“延续传统”,有些部门不愿意挖掘新素材、关注新问题、采用新方法,简单的套用原有的格式和方法,写出的稿子要么“水土不服”,要么“落入俗套”,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五)文字功底不扎实。审计部门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经济类专业,少数是工程类、计算机类专业出身,他们对提升业务能力很在意,对自身文字驾驭能力的不足却显得理所当然,常常出现遣词造句不合理、标点符号不准确等低级错误,较大程度影响信息宣传工作成效。
三、 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抓体系建设。“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要把审计信息宣传工作作为一项全局性重点工作来抓,作为“一把手”工程抓。又常言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信息宣传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靠单兵作战,群策群力才能起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作用,完善的工作体系不仅能提高宣传质量,还能防范泄密风险。要形成由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领导主要负责,设置专门处(科)室具体牵头,其他处(科)室全员配合的工作格局,避免出现以少数人为主、多数人为辅的现象。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信息宣传是整个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审计工作成果的重要载体,是作为检验审计质量的重要标准。各处(科)室也要形成一套信息宣传工作机制,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确保每个层面、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信息宣传工作目标和相关措施,真正形成全员参与、人人动手的良好氛围。
(二)抓考评机制。建立健全考评机制,把审计信息宣传工作纳入绩效考核目标责任书中,并适当增加其在绩效考核中的分值占比,切实使其成为各处(科)室工作的重中之重。设定信息宣传工作年度目标任务,将任务分解到各处(科)室,对不同载体采用指标任务按篇数和分值予以细化,没有完成规定指标的处(科)室不得评为年度先进处(科)室,处(科)室负责人不得评为年度先进个人,超额完成任务的,可以根据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采用的稿件分档次给予不同的奖励。对在信息工作中完成较好的个人,在提拔、培训等方面优先考虑,充分调动审计干部对审计信息宣传工作的积极性,要让大家感到有压力,也有动力。
(三)抓队伍建设。要培养信息宣传能手,重点培养“种子选手”的同时,做好信息宣传稿件编写基础知识的普及工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广泛开展专题讲座、专家授课、信息研讨、典型发言等多种培训活动,帮助全员把握审计信息的基本写作方法和注意要点,着力提高全员信息捕捉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和信息写作能力,着重强化他们创新意识、时效意识和精品意识,争取出精品、上水平、提档次。一是要培养创新意识。要在关注热点、剖析难点和捕捉亮点上下功夫,常规工作上找新题材。关注热点就是多关心事关百姓的民生事项,多报送贴近百姓生活的信息;剖析难点就是多注意紧扣群众反映强烈、党委地方政府关注的各种矛盾性问题,并对问题予以剖析,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捕捉亮点就是要抓住常规工作中的新思路、新举措。要在提升研判分析能力上下功夫,常规问题上立新观点。灵活转变看问题的角度和视野,多动脑、勤思考,经常性跃出审计圈子,从更高站位、更广视野,用发展的观点、辩证的思维,提高审计信息工作的针对性,力争使审计信息更加贴近审计实践、领导决策、社会热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并通过综合分析将其转化为前瞻性和预警性的材料,抓住审计材料中最有意义、最有份量的内容,努力做到有情况、有分析、有预测、有建议,为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提供信息服务。二是要培养时效意识。信息宣传就要讲求时效性,时间往往决定了一条信息的价值,哪怕这条信息很重要、很关键,但领导已经从别的渠道知晓了,那么这条信息其实已经没有意义了,所以,从信息的收集、筛选到整理、编报各环节都要突出一个“快”字,做到信息捕捉快速、信息加工迅速、信息传递高速,尽可能让领导第一时间获知相关信息,从而发挥信息的时间效应。针对有些问题类信息,要注重超前性,学会从大量初级信息中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力求做到对问题早发现、早了解、早剖析,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主动为领导决策做好超前服务,以利于未雨绸缪,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三是要培养精品意识。精品意识就要着眼于一个“心”字。首先,要细心找。审计工作的信息资源是很丰富的,只不过这些“原生态”信息资源犹如零珠碎玉,需要信息工作人员捕捉、挖掘和整合,转换角度,变换思维,让常规工作宣传起来有新意、有亮点。其次,要用心写。撰写稿件不要有惰性思维,不要为完成任务而应付差事,或者以业务工作繁忙为借口,不愿意动手写,还有人认为自己文笔差,写不出好的作品。懒惰是最大的敌人。没有人天生就是写作能手,要勤动手,多写多练,每篇稿件完成后,反复多读几遍,在不断地修改完善中,写作能力自然会提升,精美稿件自会应运而生。再者,要精心编。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有的人对业务精通,有的人文字功底深厚,有的人善于思考,有的人善于挖掘信息源,对每篇稿件,编辑人员要尽量多的与作者交换意见,充分结合编辑人员的业务特长和作者本人的个人特长,让稿件在框架构思、文字描述、图片角度、段落编排上尽善尽美,尽量把每篇稿件都打造成精品信息。
浅谈当前审计信息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建议
武汉市审计局 肖成艳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及地方各级审计委员会的陆续成立,说明审计工作和地位将越来越重要,意味着社会各界对审计的关注度也将越来越高,那么,如何做好审计信息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知晓审计、了解审计、支持审计,让领导依托审计更准确的了解新形势、掌握新问题、作出新部署,已成为审计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所在审计系统信息宣传工作实际,谈谈当前审计信息宣传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并提出浅显建议。
一、 存在的问题
(一)时效不够强。时效是信息宣传工作的生命。对于时事热点问题类信息,以及特定时间节点开展活动的动态类信息,早一分钟报送能促进问题解决,成为经验,晚一分钟报送就失去价值,成为教训。比如 “三八”妇女节开展的活动情况,却在3月10日甚至更晚才作宣传,不但起不到应有的宣传作用,反而会引起受众反感。
(二)逻辑不严谨。信息宣传工作本质上是围绕一个主题讲好一件事,确定好了标题,就选好了主题,整篇稿件就要紧紧围绕标题来开展。但实际工作中,很多稿件洋洋洒洒几千字,结构看似条理清楚,但仔细推敲起来,却发现很多内容与主题无关,往往让人看完整篇稿件后,不知所云,更谈不上入脑入心,这样的稿件无法让受众留下深刻印象。
(三)内容不够实。一是内容不真实。真实是信息宣传的生命线,想扩大信息宣传的影响力是对的,但必须是建立在内容是真实的基础之上,要讲真话、说实情。很多人受压力驱使,为快捷、简单的完成领导交付的信息宣传工作任务,采用“拿来主义”,把别的部门发生的事情通过“改头换面”,嫁接到自己部门身上,对这类抄袭、虚假信息,要坚决予以杜绝。二是语言华而不实。为了吸引读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可以适当采用华丽语言,但要避免通篇空话套话,言之无物。
(四)建议不具体。审计部门涉及面广,能及时、准确、深入的掌握经济社会建设运行过程存在的问题,报送的信息就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找准病根、提出对策,为领导决策服务。然而,实际工作中,很多向地方党委政府报送的审计专报、审计要情对问题的描述不够全面,对问题根源分析不够准确,提出的审计建议过于空泛,不够具体,没有可操作性。
(五)文字不精炼。宣传审计成果,就要对经验、做法进行归纳总结提炼,不要泛泛而谈。很多审计干部习惯了审计报告平铺直叙的文字写法,写信息宣传稿件时也是如此,这样的稿件给人冗长拖拉的感觉,难以让人抓到重点,无法引起受众共鸣。
二、 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组织体系不完善。当前,随着审计地位日益提升,审计项目任务也越来越重,人手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基层审计部门只能将好钢用在刀刃上,把有限的人力都集中在业务工作上,没有花精力建立完整的工作体系,信息宣传工作全靠单打独斗,各自为战,没有人挖掘素材,没有人把控质量,没有人跟进报送,甚至没有人对保密性进行把关。
(二)工作机制不健全。有些审计部门只把信息宣传工作当作副业,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没有出台相应的指导意见、工作方案和考核制度,工作的好坏也没有评判标准,做多做少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信息宣传工作难以得到质的提升。
(三)思想认识不到位。总认为审计部门是一职能部门,只要把业务工作做好就行,对信息宣传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另外,有的部门虽然对信息宣传工作重视,但关注点还停留在对报纸刊物等传统媒体上,对新兴媒体关注不够,没有及时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头条等新媒体进行宣传。
(四)创新意识不够强。审计业务工作不会年年推陈出新,信息宣传工作却不能总是“延续传统”,有些部门不愿意挖掘新素材、关注新问题、采用新方法,简单的套用原有的格式和方法,写出的稿子要么“水土不服”,要么“落入俗套”,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五)文字功底不扎实。审计部门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经济类专业,少数是工程类、计算机类专业出身,他们对提升业务能力很在意,对自身文字驾驭能力的不足却显得理所当然,常常出现遣词造句不合理、标点符号不准确等低级错误,较大程度影响信息宣传工作成效。
三、 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抓体系建设。“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要把审计信息宣传工作作为一项全局性重点工作来抓,作为“一把手”工程抓。又常言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信息宣传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靠单兵作战,群策群力才能起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作用,完善的工作体系不仅能提高宣传质量,还能防范泄密风险。要形成由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领导主要负责,设置专门处(科)室具体牵头,其他处(科)室全员配合的工作格局,避免出现以少数人为主、多数人为辅的现象。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信息宣传是整个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审计工作成果的重要载体,是作为检验审计质量的重要标准。各处(科)室也要形成一套信息宣传工作机制,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确保每个层面、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信息宣传工作目标和相关措施,真正形成全员参与、人人动手的良好氛围。
(二)抓考评机制。建立健全考评机制,把审计信息宣传工作纳入绩效考核目标责任书中,并适当增加其在绩效考核中的分值占比,切实使其成为各处(科)室工作的重中之重。设定信息宣传工作年度目标任务,将任务分解到各处(科)室,对不同载体采用指标任务按篇数和分值予以细化,没有完成规定指标的处(科)室不得评为年度先进处(科)室,处(科)室负责人不得评为年度先进个人,超额完成任务的,可以根据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采用的稿件分档次给予不同的奖励。对在信息工作中完成较好的个人,在提拔、培训等方面优先考虑,充分调动审计干部对审计信息宣传工作的积极性,要让大家感到有压力,也有动力。
(三)抓队伍建设。要培养信息宣传能手,重点培养“种子选手”的同时,做好信息宣传稿件编写基础知识的普及工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广泛开展专题讲座、专家授课、信息研讨、典型发言等多种培训活动,帮助全员把握审计信息的基本写作方法和注意要点,着力提高全员信息捕捉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和信息写作能力,着重强化他们创新意识、时效意识和精品意识,争取出精品、上水平、提档次。一是要培养创新意识。要在关注热点、剖析难点和捕捉亮点上下功夫,常规工作上找新题材。关注热点就是多关心事关百姓的民生事项,多报送贴近百姓生活的信息;剖析难点就是多注意紧扣群众反映强烈、党委地方政府关注的各种矛盾性问题,并对问题予以剖析,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捕捉亮点就是要抓住常规工作中的新思路、新举措。要在提升研判分析能力上下功夫,常规问题上立新观点。灵活转变看问题的角度和视野,多动脑、勤思考,经常性跃出审计圈子,从更高站位、更广视野,用发展的观点、辩证的思维,提高审计信息工作的针对性,力争使审计信息更加贴近审计实践、领导决策、社会热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并通过综合分析将其转化为前瞻性和预警性的材料,抓住审计材料中最有意义、最有份量的内容,努力做到有情况、有分析、有预测、有建议,为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提供信息服务。二是要培养时效意识。信息宣传就要讲求时效性,时间往往决定了一条信息的价值,哪怕这条信息很重要、很关键,但领导已经从别的渠道知晓了,那么这条信息其实已经没有意义了,所以,从信息的收集、筛选到整理、编报各环节都要突出一个“快”字,做到信息捕捉快速、信息加工迅速、信息传递高速,尽可能让领导第一时间获知相关信息,从而发挥信息的时间效应。针对有些问题类信息,要注重超前性,学会从大量初级信息中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力求做到对问题早发现、早了解、早剖析,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主动为领导决策做好超前服务,以利于未雨绸缪,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三是要培养精品意识。精品意识就要着眼于一个“心”字。首先,要细心找。审计工作的信息资源是很丰富的,只不过这些“原生态”信息资源犹如零珠碎玉,需要信息工作人员捕捉、挖掘和整合,转换角度,变换思维,让常规工作宣传起来有新意、有亮点。其次,要用心写。撰写稿件不要有惰性思维,不要为完成任务而应付差事,或者以业务工作繁忙为借口,不愿意动手写,还有人认为自己文笔差,写不出好的作品。懒惰是最大的敌人。没有人天生就是写作能手,要勤动手,多写多练,每篇稿件完成后,反复多读几遍,在不断地修改完善中,写作能力自然会提升,精美稿件自会应运而生。再者,要精心编。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有的人对业务精通,有的人文字功底深厚,有的人善于思考,有的人善于挖掘信息源,对每篇稿件,编辑人员要尽量多的与作者交换意见,充分结合编辑人员的业务特长和作者本人的个人特长,让稿件在框架构思、文字描述、图片角度、段落编排上尽善尽美,尽量把每篇稿件都打造成精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