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区审计局龙吟 刘红 李雪飞
社区是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的主体,是政治制度的组织载体,社区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社会事务的监管者,行使着政府履行相关职能,而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起着重要保障作用。
一、内部审计在街道及社区资金管理中的作用
目前街道及社区内部管理水平存在短板,管理基础比较薄弱,其原因是街道及社区内部管理不够健全,与街道制度之间衔接不够,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内部审计监督作用不够有力。为此,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强化内部审计监督,以合理保证街道及社区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作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1、完善收入管理制度。根据国家的有关财务会计规定建立健全单位收入内部管理制度,并按照程序报经批准后执行。主要明确以下五个内容:收入业务的归口管理部门;收入业务的管理岗位及其职责权限;各类收入业务的工作流程、审批权限和责任规划;票据印章的保管责任、领用程序;与收入业务相关的对账和检查责任。
2、完善账户管理制度。对一级预算单位允许存在的账户,如零余额账户、特色资金专户、公积金、住房货币化、食堂和工会账户极少数单位特殊事项要求单独核算的账户,要自行清理将不合格的账户销毁。除此之外各部门开设银行账户要经过财政部门严格审批。
3、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财政票据、发票等各类票据的申领、启用、核销、销毁均应履行规定手续。街财政所应当按照规定设置票据专管员,建立票据台账,做好票据的管理和叙时登记工作。票据应当按照顺序号使用,不得拆本使用,做好废旧票据管理。
(二)合理设置收入业务岗位
街道及社区应当根据国家的财政财务规定、本单位“三定”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置收入业务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街道及社区应当合理设置与收入业务相关的各个岗位,可以实行“一人多岗”的管理模式,但是必须保证单位收款与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要在单位内部的收入业务方面形成制衡机制,从而有效防范风险。
(三)明确由财务部门归口管理收入业务
财务部门应定期清理掌握本单位各部门的收费项目,做好收费许可证的年检,确保各项收费项目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业务部门应当在涉及收入的合同协议签订后及时将合同等有关材料提交财会部门作为财务处理依据,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及时入账;财会部门应当定期检查收入金额是否与合同约定相符;对应收未收项目应当查明情况;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催收责任。明确只有财务部门才能经办资金收入,并进行会计核算,严禁设立账外账。
二、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重点部位
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既是街道及社区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也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是行政事业单位依法治理的基石。实施好内部控制规范,对于提高社区管理水平,改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规范公共服务秩序,建设服务型政府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十分必要和紧迫,应该突出以下几个重点:
(一)加强票据的监管。行政事业单位无论是进行社会管理还是提供公共服务,都需要使用公共资源,即统一表现为发生了各种经济行为。票据是行政事业单位发生经济行为的“留印”和“有痕”,能够反映单位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规、真实。为了有利于资金的管理,定期清查,社区票据必须由街道及上级部门提供,不得擅自制作票据,建立对票据的控制体系,保证经济交易事项真实、合法,避免虚假交易,减少建立“小金库”的机会,同时也使假票没有市场。社区资产出租,本轮的协议书须及时复印报街财政所存档,合同期满后,新的一轮合同必须保值增值,并将新合同复印三份,一份由街财政所备案,一份存社区,一份交乙方留存。各社区报账员收到的房租费及车棚出租费必须及时入账,社区各项收入按要求使用正规票据。社区各项开支须凭正规发票报销。各类公用支出结算,单笔200元以上支出原则上采用公务卡或者转账方式结算,维稳、慰问和困难帮扶等需要用现金的除外。对各类人员支出,应通过转账方式支付到工资账户或者个人账户,不得以现金方式支付,维稳、慰问和困难帮扶等需要用现金的除外。社区各类资金必须建档建账,专人管理,专人负责。
(二)加强社区惠民项目资金的监管。社区惠民资金管理的程序不到位,资金使用不规范,结余资金过大。如何有效的避免一些问题的发生,加强资金审计,社区严格按《四民工作法》做好惠民项目征集、论证申报和评议,做好程序的记录和资料保管备查。按居民意愿确定项目每年集中资金解决一至二个重点项目分布实施。街道积极履行职责,对审核通过并上报的惠民项目做准项目预算,督促实施到位,不得中途随意自行调整项目。街道要管好惠民资金(老年宜居建设资金),统一将惠民资金纳入街道集中管理,专项核算,严格控制资金使用范围。实行负面清单管理。街道积极研究如何逐步消化惠民结余资金,这项资金是不能挪作他用的只能用于惠民项目。
(三)加强各项收入(包括非税收入)的监管。一是各项收入应由财会部门归口管理并进行会计核算;涉及收入的合同,财会部门每年应定期检查收入金额与合同约定是否相符;按照规定设置票据专管员,建立票据台账;对各类票据的领用、核销、销毁进行叙时登记。通过查看本单位相关制度,查看财会部门核对合同的记录、票据台账确认。二是有政府非税收入收缴职能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项目和标准征收政府非税收入,按照规定开具财政票据,做到收缴分离、票款一致,并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或者私分。
(四)加大社区财务、居务公开力度。引导和鼓励社区党代表、居民代表积极参与社区管理,社区重大事项、重大开支要充分听取和征求党代表、居民代表的意见,对涉及民生事项的重大开支定期公示。财政、审计、民政、监察等部门,负责对社区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违法财务管理的行为,视情节轻重追究责任,触犯刑法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江汉区审计局龙吟 刘红 李雪飞
社区是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的主体,是政治制度的组织载体,社区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社会事务的监管者,行使着政府履行相关职能,而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起着重要保障作用。
一、内部审计在街道及社区资金管理中的作用
目前街道及社区内部管理水平存在短板,管理基础比较薄弱,其原因是街道及社区内部管理不够健全,与街道制度之间衔接不够,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内部审计监督作用不够有力。为此,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强化内部审计监督,以合理保证街道及社区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作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1、完善收入管理制度。根据国家的有关财务会计规定建立健全单位收入内部管理制度,并按照程序报经批准后执行。主要明确以下五个内容:收入业务的归口管理部门;收入业务的管理岗位及其职责权限;各类收入业务的工作流程、审批权限和责任规划;票据印章的保管责任、领用程序;与收入业务相关的对账和检查责任。
2、完善账户管理制度。对一级预算单位允许存在的账户,如零余额账户、特色资金专户、公积金、住房货币化、食堂和工会账户极少数单位特殊事项要求单独核算的账户,要自行清理将不合格的账户销毁。除此之外各部门开设银行账户要经过财政部门严格审批。
3、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财政票据、发票等各类票据的申领、启用、核销、销毁均应履行规定手续。街财政所应当按照规定设置票据专管员,建立票据台账,做好票据的管理和叙时登记工作。票据应当按照顺序号使用,不得拆本使用,做好废旧票据管理。
(二)合理设置收入业务岗位
街道及社区应当根据国家的财政财务规定、本单位“三定”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置收入业务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街道及社区应当合理设置与收入业务相关的各个岗位,可以实行“一人多岗”的管理模式,但是必须保证单位收款与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要在单位内部的收入业务方面形成制衡机制,从而有效防范风险。
(三)明确由财务部门归口管理收入业务
财务部门应定期清理掌握本单位各部门的收费项目,做好收费许可证的年检,确保各项收费项目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业务部门应当在涉及收入的合同协议签订后及时将合同等有关材料提交财会部门作为财务处理依据,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及时入账;财会部门应当定期检查收入金额是否与合同约定相符;对应收未收项目应当查明情况;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催收责任。明确只有财务部门才能经办资金收入,并进行会计核算,严禁设立账外账。
二、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重点部位
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既是街道及社区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也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是行政事业单位依法治理的基石。实施好内部控制规范,对于提高社区管理水平,改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规范公共服务秩序,建设服务型政府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十分必要和紧迫,应该突出以下几个重点:
(一)加强票据的监管。行政事业单位无论是进行社会管理还是提供公共服务,都需要使用公共资源,即统一表现为发生了各种经济行为。票据是行政事业单位发生经济行为的“留印”和“有痕”,能够反映单位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规、真实。为了有利于资金的管理,定期清查,社区票据必须由街道及上级部门提供,不得擅自制作票据,建立对票据的控制体系,保证经济交易事项真实、合法,避免虚假交易,减少建立“小金库”的机会,同时也使假票没有市场。社区资产出租,本轮的协议书须及时复印报街财政所存档,合同期满后,新的一轮合同必须保值增值,并将新合同复印三份,一份由街财政所备案,一份存社区,一份交乙方留存。各社区报账员收到的房租费及车棚出租费必须及时入账,社区各项收入按要求使用正规票据。社区各项开支须凭正规发票报销。各类公用支出结算,单笔200元以上支出原则上采用公务卡或者转账方式结算,维稳、慰问和困难帮扶等需要用现金的除外。对各类人员支出,应通过转账方式支付到工资账户或者个人账户,不得以现金方式支付,维稳、慰问和困难帮扶等需要用现金的除外。社区各类资金必须建档建账,专人管理,专人负责。
(二)加强社区惠民项目资金的监管。社区惠民资金管理的程序不到位,资金使用不规范,结余资金过大。如何有效的避免一些问题的发生,加强资金审计,社区严格按《四民工作法》做好惠民项目征集、论证申报和评议,做好程序的记录和资料保管备查。按居民意愿确定项目每年集中资金解决一至二个重点项目分布实施。街道积极履行职责,对审核通过并上报的惠民项目做准项目预算,督促实施到位,不得中途随意自行调整项目。街道要管好惠民资金(老年宜居建设资金),统一将惠民资金纳入街道集中管理,专项核算,严格控制资金使用范围。实行负面清单管理。街道积极研究如何逐步消化惠民结余资金,这项资金是不能挪作他用的只能用于惠民项目。
(三)加强各项收入(包括非税收入)的监管。一是各项收入应由财会部门归口管理并进行会计核算;涉及收入的合同,财会部门每年应定期检查收入金额与合同约定是否相符;按照规定设置票据专管员,建立票据台账;对各类票据的领用、核销、销毁进行叙时登记。通过查看本单位相关制度,查看财会部门核对合同的记录、票据台账确认。二是有政府非税收入收缴职能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项目和标准征收政府非税收入,按照规定开具财政票据,做到收缴分离、票款一致,并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或者私分。
(四)加大社区财务、居务公开力度。引导和鼓励社区党代表、居民代表积极参与社区管理,社区重大事项、重大开支要充分听取和征求党代表、居民代表的意见,对涉及民生事项的重大开支定期公示。财政、审计、民政、监察等部门,负责对社区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违法财务管理的行为,视情节轻重追究责任,触犯刑法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