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审计局持续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在对某银行审计中,深入揭示信贷质量、资产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全力服务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风险。
一、做深项目谋划研究,合理确定审计重点,布好“先手棋”。一是科学精准谋划项目。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村镇银行经营管理审计和分支行经营绩效审计。确保审计思路一脉相承,审计重点前后衔接,审计资源协调保障,审计成果共享共用,针对发现的问题一查到底,审深审透。二是深入开展审前调查。加强对金融政策、业务分布、经营状况的分析研究,将资产管理、信贷业务、村镇银行、公司治理等方面的合法合规作为重要审计内容。三是细化实化实施方案。编制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审计实施方案,重点关注重大金融政策落实、风险管控和资产质量、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管理等,并合理安排审计资源。
二、做细项目实施研究,优化审计组织方式,走好“关键棋”。一是形成审计合力。针对银行信息化程度高、数据规范、可批量采集分析的特点,项目采取“业务+大数据”双主审模式,局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全程参与项目实施,合力攻坚。二是突出审计重点。围绕信贷资产质量、资管业务风险和村镇银行经营效益等审计工作重点,定向访谈关键岗位负责人,摸清内控关键环节,追踪业务数据流转,捕捉有效信息。三是实施“穿透式审计”。将账务数据与业务档案互相印证,交叉比对,查证特定客户与特定业务间的异常关联,设计数据模型筛选问题疑点,延伸调查可疑账户,追踪资金流向,摸清来龙去脉,查实审计问题。
三、做实项目成果研究,推动审计成果转化,下好“组合棋”。一是提升成果高度。立足武汉改革发展现状,分析问题原因,提出切实可行建议,报送的审计专报被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批示,较好服务宏观决策。二是深化成果深度。跟踪督促整改,加大与相关主管部门的协同监管力度,召开5次专题会议,推动完善银行内控制度12项,有效发挥审计监督“治已病、防未病”作用。三是扩展成果广度。讲好“审计故事”,有关研究型审计经验做法多次被审计署、省审计厅等载体采用,以有力有效的审计监督服务地方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李林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