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汉市审计局在市直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中,聚焦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主责主业,深化研究型审计,明确审计方向、强化审计力度、持续拓展审计深度和广度,以研促审,提升审计监督质效,形成常态化、动态化震慑,更好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
一、系统调研,深化研究明确方向。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结合全市审计工作重点和年度项目计划,深入相关单位调研,健全完善对市级预算部门单位财务业务相关数据的定期收集机制。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政策落实等多方面的研究,摸清对方家底,做好调查了解。同时,加强审前培训,深入学习关于财政体制改革、预算管理、国有资产以及相关行业的最新政策文件,提前研判审计疑点;梳理近年来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发现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评估审计风险,由点及面、由浅入深找明方向,为现场审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精心组织,深化研究强化力度。针对前期调研确定的审计重点和内容,沿着“政策—项目—资金—绩效”,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研究改进审计技术方法,由业务骨干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大数据分析团队,针对被审计对象的职能和特点,聚焦预算编制执行、资金管理使用、项目绩效评估和资产管理使用等方面进行数据分析,拓展完善数据分析模型;逐项核实疑点,进一步提升数据分析的广度与深度。加强审计现场管理,定期召开审计小组业务会,进一步深挖细琢线索,举一反三、全面排查,力争把问题查准查深查透。
三、总结提升,深化研究突破瓶颈。将研究型审计思维贯穿审计全过程,加强与被审计单位沟通,深入了解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合理的审计建议及整改要求,压实被审计单位整改主体责任,督促相关单位立行立改或制定整改方案,建立健全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系统梳理、分析和归纳审计发现的问题,总结发现问题的类型和主要表现形式,对因体制机制原因导致的共性问题,以及亟需关注重视的个性问题,深入研究剖析原因,找准建议的对策方向,形成高层次、有影响、能见效的审计成果,以高质量审计监督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范芹 钟世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