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仿佛置身一场跨越千年的夜话,让我在幽默之中品味出苏东坡一生的三种况味——真、趣、韧。
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首先是一个“真”字。在密州,他挥毫“老夫聊发少年狂”,虽年过不惑,却仍保有一腔热血;被贬黄州后,他躬耕荒坡,自创“东坡肉”,将困顿生活化为诗意。林语堂敏锐捕捉到这种真性情,写道:“苏东坡过得快乐,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一生。”生命的真谛在于忠于自我,而非随波逐流。
苏东坡的“趣”,更是令人会心一笑。林语堂以幽默写幽默,将这位文豪日常生活描绘得活色生香。在黄州,苏东坡将月俸分成三十串挂于梁上,每日取一串度日,这种“穷开心”的智慧令人莞尔;他发明“三白饭”(白米饭、白萝卜、白盐),却吃得津津有味。林语堂说:“他享受人生的每一刻时光。”学会在逆境中寻乐,生活才会更有趣味。
但苏东坡绝非仅是潇洒文人,书中同样展现出他“韧”的一面。苏东坡的宦海生涯充满波折,从乌台诗案的牢狱到惠州贬谪的孤苦,他如一叶孤舟在漩涡中漂荡。在儋州这种蛮荒之地,他办学堂、兴教化,将文明种子播撒四野,以诗文筑起精神堡垒。林语堂的分析入木三分:“他不是不痛苦,而是懂得在痛苦中寻找甘泉。”这种在绝境中依然保持创造力的韧性,是苏东坡最动人的人格底色。
林语堂用一支妙笔,让我们得以与这位千古文人神交,感受他真、趣、韧的灵魂。(洪山区审计局 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