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江汉区审计局在某单位经济责任审计中,围绕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念好“深、实、细、准、效”五字诀,助力国资国企监管高质量发展。
调查研究“深”。一是强化研究,通过查看收发文登记本、官方网站等方式,搜集国资国企方面的政策法规,对照文件,逐项梳理,归类整理要点清单,准确把握相关行业、领域决策部署要求。二是访谈摸底,与重点业务科室座谈,对下属单位及区属重点国有企业开展走访调查,了解和掌握企业概况、运营管理及发展趋势等情况,找准审计项目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洞察情况“实”。一是针对企业数量多、构成复杂的特点,设计了企业基本情况调查表,通过企业自查,摸清企业概况,掌握区国有企业资产规模、分布情况、产权结构、资产状况及经营管理状态等情况,建立国企家底台账,快速熟悉审计对象实际情况。二是通过查阅被审计单位产权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区经营性国有资产清查工作报告、第三方机构审计报告等资料,全方面多角度掌握国有企业家底。
审计方案“细”。制定详细、针对性强的审计实施方案,将国企改革落实情况、国有资本监管运营、重大经济决策事项、重点项目资金管理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五个方面作为审计重点内容。细化工作要求,围绕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中心任务,从部门履职和资金使用两方面切入,明确人员职责分工,具体到事、责任到人,实现精准审计。
查找问题“准”。根据调查了解内容,紧盯重大决策、重大项目、资金使用和资源利用,按政策文件要求逐步核查实际落实情况。重点揭示中小企业房屋租金减免政策是否贯彻执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是否到位、现代企业制度是否建立健全、集体决策程序是否合法合规、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是否达标等问题,强化出资人职责履行,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成果提质“效”。对区属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情况进行跟踪问效,深入分析国资国企监管难点、堵点及背后深层次原因,督促相关单位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建立国有资产评估、产权管理登记等文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及内部控制制度等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助力区属国企高质量发展。(江汉区审计局 刘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