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时代审计工作的新征程,武汉审计机关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始终践行“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贯耳”的重要要求,服务保障支点建设大局。
践行“如臂使指”要求,扛稳扛牢审计监督责任,全力彰显“保驾护航”新成色。紧盯支点建设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点领域和关键少数,靶向发力,扎实推动有力有效的审计监督。一是强化审计工作的政治性,始终做到党的工作推进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二是着眼“发展”“改革”“法治”,在应对挑战、抵御风险、克服阻力、解决矛盾中下实功,着力揭示事关全局、事关发展、事关群众利益等方面的问题。三是把审计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中谋划考量,推动审计监督成果层次更高、领域更宽、效用更大。
践行“如影随形”要求,做实做深审计监督任务,全力拓展“保驾护航”新空间。聚焦主责主业,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路径梳理脉络,找准问题症结,推动支点建设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是护航支点建设高质量发展。围绕支点建设大局,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及时披露影响支点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为支点建设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保驾护航。二是秉持“执审为民”初心。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审计监督风向标,持续加大对乡村振兴、社保、就业、医疗、教育、救灾、污染防治等重点民生资金的审计力度,用审计“力度”守护好民生“温度”。三是聚焦权力运行强化审计监督。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重点部门、重点领域靶向发力,紧盯补贴申领、物资采购、资源管理等领域,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实效。
践行“如雷贯耳”要求,巩固提升审计监督质效,全力增强“保驾护航”新优势。坚持“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自觉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多谋兴审之策、深研强审之道,将高质量审计作为护航支点建设的实践路径。一是抢占科技兴审“制高点”。拓展“互联网+”“大数据+铁脚板”等数字化审计模式,推动人工智能与审计业务深度融合,让科技赋智、数据赋能,从“盲人摸象”到准确“把脉开方”,形成“技高一筹”的威慑力。二是构建齐驱并进“监督链”。进一步深化审计监督与人大监督、纪检监察监督、巡察监督、财政监管等各类监督的贯通协同,全面构建信息沟通、线索移交、成果共享机制。三是夯实从严治审“压舱石”。敢审敢严,在审计职责范围内大胆监督,把问题原原本本揭示出来,让“国家审计”金字招牌熠熠生辉。(吴震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