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png
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资讯 >> 综合论坛

预算执行审计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11-30 14:11
【字体:
分享至:

胜利闭幕的党的二十大擘画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部署了关系发展全局的若干重大战略任务。推动《建议》所提出的若干战略任务顺利实施,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审计部门的要任务。而作为国家审计恒主题的财政审计,因其主要关注预算管理的科学完整、财政资金的合法安全、财政政策的积极有效,契合了《建议》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对预算编制的宏观指导。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的新要求,决定了其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一、新形势下预算执行审计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995年开始,我国各级审计机关开对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对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预算执行审计走过的二十多年,也是其不断遇到挑战、接受考验、打破藩篱的二十多年。其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推进审计全覆盖的挑战

2015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和《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要求审计机关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和资源以及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等实行审计全覆盖。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会议上强调,要拓展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消除监督盲区。要努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2019年6月,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审计全覆盖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审计机关对本级预算执行、决算草案和一级预算单位每年审计,并受政府委托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2021年10月通过的新修改的审计法,要求“审计工作报告应当报告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决算草案以及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因此预算执行审计每年都要面对全覆盖的工作任务,但审计需求与审计资源不匹配、审计质量与审计覆盖面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审计组织方式不尽合理、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应用水平不高等,已成为制约预算执行审计的瓶颈。就笔者所在的区县级基层审计机关而言,预算执行审计面临预算单位多、专项资金多、如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基层、政府综合会计报告等新任务多的现状。仅凭财政科的两个人、三个月的时间,无论人力、物力,还是智力,都难以应对越来越高的审计要求。在广度上,对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的安全运营、政府性基金、政府性债务的规范使用,涉足较少。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仅关注了报告的完整性,对漏报问题和合并事项不规范进行了披露。真实性和准确性关注不够。在深度上有待进一步开拓,多只看到问题本身,没有追究问题背后的漏洞和根源。注重微观方面的问题多,反映宏观方面的问题少。因此难以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发挥预算执行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

(二)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挑战

财政审计大格局是审计机关以全部财政资金为内容,以公共财政体系建立为目标,以政府预算为纽带,统筹审计资源,整合审计计划,共享审计信息,有机结合不同类型、不同行业审计,从宏观性、全局性、整体性、效益性出发,体现高质量审计成果的财政审计工作体系,是财政审计发展进程中的必然选择。与传统的财政审计相比,站位更高范围更广内容更全组织更严方式更活。范围上面向全部政府性资金、内容上融各专业审计、组织上打破行业界限、方式上依靠信息化手段。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虽然已提出多年,但就目前来看,依然存在审计对象有盲区、审计内容有空间、成果利用有短、服务决策有差距等问题。在工作方式上,机关内部统一协调不够、分兵作战仍是主流。由于预算执行审计部门对其他专业审计协调力度有限,无论从审计工作方案制定上,还是审计资源的整合上,统一行动少,各人自扫门前雪多。审计人员大多数情况下仍愿意呆在自己熟悉的“舒适区”,学习自己领域的知识,年复一年从事自己熟练的项目,而不愿意跳出既有的工作轨迹。每年同级审和部门预算全覆盖的工作仅靠财政科单打独斗,其他科室自顾不暇。财政审计大格局未形成,财政监督机制明显落后,不利于发挥整体合力,削弱了应有的团队优势。

(三)实施绩效审计面临的挑战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强调以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为关键点和突破口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同时明确审计机关要依法对预算绩效管理情况开展审计监督。但在当前的审计实践中,由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缺乏或不完善、评价目标不科学、评价指标不细化等因素,审计人员无法客观、准确地对被审计单位履职尽责的效率和效果进行评价对履职尽责的效益性审查不足。现阶段仍是以传统的查错纠弊、检查财政资金的合规合法为主。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笔者所在的审计机关大部分审计人员依然是传统审计思维,近几年在审计中揭示的大部分是浮在面上的问题,如绩效指标设置不科学、绩效管理未覆盖所有财政资金、未批复预算绩效目标等,而无暇去关注项目完成情况,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产生社会效果、财政资金是否得到了有效利用等。未能着重揭示预算执行过程中,政策未落实、目标未实现、绩效效果不佳等突出问题更无法从宏观和整体上进行分析与评价。

(四)促进加快构建新格局的挑战

面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预算执行审计必须把领导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事关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大局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作为切入点。根据《审计署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和《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大审计力度促进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落实意见的通知》精神,全国审计机关开展了为期六年的政策跟踪审计,推动了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和不断完善,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作为一种新型的审计方式,处于探索实践阶段,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规范的实施依据在跟踪人员、审计依据、内容、对象、范围、方式等方面,审计机关尚未形成规范的体系性标准,较难找到相应的处理处罚依据。二是审计质量和审计风险难以有效控制。要搞好政策跟踪审计,必须吃透政策、收集法规,还需要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但时间紧和任务重的矛盾制约了政策跟踪审计的良性发展。再加上评价体系不健全,必然使审计评价缺乏足够的深度。三是缺乏专业的审计人员,审计手段相对落后。此项审计动辄涉及到几十项政策措施,学习领会需要时间、逐项核查需要精力、分析判断需要能力,给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带来较大挑战。四是审计成果运用不充分,缺乏深层次的研究和分析。主要原因在于对审计对象没有做到广泛深入地监督和核查,审计不彻底。

二、新要求下深化预算执行审计的建议和思考

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审计站位不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强、审计任务繁重影响质量、法规制度滞后、审计技术手段落后等。预算执行审计要切实发挥好“经济体检”功能,为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做出新贡献,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坚持拓展预算执行审计范围,为清除盲区和死角提供坚强保障。

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要适应全覆盖的要求高质量发展,必须做到“底数清”、到末端、打击准。实现横向与纵向相统一、全面覆盖与突出重点相统一。一是在拓展广度上下功夫,做到应审尽审。结合本地区实际,可以到区编办、民政局、国资局等部门,对依法应进行审计监督的审计对象进行全面排查,建立审计对象数据库并定期更新,确保审计对象“底数清”。二是在挖掘深度上下功夫,做到应延尽延。推动审计监督从审计对象的一级单位向二三级单位或更末端延伸,向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财政资金使用的最末端、国有企业的最末级延伸等等。在组织方式上,可充分调动内部审计力量,对被审计对象二级以下单位开展监督,通过构建以内部审计为主、国家审计为辅的工作方式,确保审计对象不留盲区。如利用区教育局开展对中小学校校长的任中、离任审计;利用街道开展对所辖社区资金、资产管理使用的审计等。审计部门负责指导、督促。三是在精准打击上下功夫,做到凡审必严。在当前审计任务重和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还比较突出的现状下,如果在审计对象上平均分配、撒胡椒面,可能导致面面俱到而面面不透。所以仍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以及日常通过各种渠道掌握的信息等,既要找到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大风险点,实施精准打击、审深审透。又要以审计人的职业敏感找出容易忽视的单位部门,防止“小官大贪”笔者曾经参与过某改制国企下属幼儿园经费的审计,牵出园长和出纳的贪污问题。从2018年开始,笔者所在的审计机关按照上级审计机关对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实行全覆盖的要求,积极探索区直部门预算执行大数据审计之路,横向上,将覆盖面由原来的每年5个拓展为全区所有70多个一级预算单位,2022年拓展到200多家一、二级单位。纵向上,按照“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大数据审计方式拓展了20多个疑点分析模型。对资金量大、疑点线索多的重点单位由审计组根据疑点线索进行现场核查,全面审计并单独立卷对资金量小、疑点线索少的单位由审计组推送疑点到单位单位自查后反馈结果对反馈结果有疑的再下去核查取证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初具雏形。2020年该局获全市审计工作创新奖。

(二)坚持积极运用“两统筹”, 为推审计工作转型提供强力支撑。

在新的审计管理体制下,基层审计机关要克服人少事多的困难,只有采取创新审计组织方式,充分整合利用审计资源的方法来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审计署2019年提出的审计项目、审计组织方式“两统筹”如及时雨,成为审计全覆盖的有力抓手,成为破解财政审计大格局困境的有效路径。既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最优推进人、财、物、事等要素有机整合,避免交叉重复审计,减少对被审计单位的影响,更好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又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审计干部全局观念、协作意识和融合理念,提升审计干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水平。如该局某年在开展的“同级审”项目中,将市局要求当年10月完成的全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审计项目提前安排,避免对全区所有一级预算单位进行“二次骚扰”。在开展部门预算执行全覆盖审计时,同步开展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审计,用数据化工具大胆探索出超标准、超限额配置、已停用设备家具长期积压不处置、账实不符等问题,丰富了同级审报告内容,契合了人大对国有资产强化监督的新目标,受到人大高度赞扬。提前进行审计,也减少了市局下达项目时的工作量,既有自选动作,又有规定动作,该项目查出的问题在全区引起较大反响,得到区领导的重要批示,要求迅速整改、举一反三、建章立制。相关整改问题被《中国审计报》报道。

(三)坚持突出绩效约束,为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提供良好途径。

开展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是财政预算支出现代化管理的需求更能推动财政资金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建议》关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表述中,要求“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实现绩效审计常态化,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各级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专项资金绩效和政策执行的审计监督”的要求。因而在“十四五”时期,审计机关应积极探索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提高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质量。在绩效目标编报不明确、评价标准不科学的情况下,可以围绕各预算部门职责和行业发展规划,以预算资金管理为主线,从运行成本、管理效率、履职效能、社会效应等方面,监督衡量专项资金的实施效果。重点检查是否按照要求制定本部门专项资金的绩效目标、开展绩效自评工作。关注绩效目标是否经过科学论证,设定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可量化、可评价;是否对所有项目进行绩效自评以及绩效自评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否存在虚报绩效等问题。通过预算绩效管理审计监督,倒逼预算单位有效利用财政资金。如近几年来,局采取撰写专报、督促整改等方式,推进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要求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财政部门牵头、预算部门具体实施、纪检监察机关和审计部门监督的预算绩效管理组织体系。通过高标准确立审计工作目标,绩效审计由浅入深,提升了预算执行审计效能。

(四)坚持聚焦改革发展大局,为推动新发展格局形成提供智力支持。

当前预算执行审计要紧扣《建议》中提出的远景目标,聚焦改革过程中的紧迫性问题和战略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审计目标任务,拓展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着力揭示宏观政策落实不到位、财政政策设计不到位、体制机制上下衔接不到位、履职尽责能力不到位等典型问题、风险隐患和违法违纪问题线索,增强改革动力和活力。要持续加大政策跟踪审计力度,持续加大疫后重振、减税降费、减租降息、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六稳”“六保”审计力度,聚焦社保、就业、教育、住房等民生大事、难事、急事,通过审计,推动资金按时足额到位、项目及时有效落地、政策全面积极生效、公权力配置合理且有效运行,促进实体经济良性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因此,预算执行审计不能丢掉“老本行”,要重点揭示预算管理中存在的执行不严和绩效不高等典型问题,提高预算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水平。该局近几年持续关注预决算编制质量、财政支出效率及项目进展、“三公”经费及一般性支出控制压减、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预算管理及执行、银行账户管理、国有资产管理使用、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等情况通过财审联手,“全方位”预算管理格局逐步形成。每年在对人大常委会汇报的财政收支决算报告中,区财政局均要单独用一整段篇幅对当年预算执行审计提出的问题,逐一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工作方案。针对预算执行审计查出的问题,相继出台《关于存量资金统筹使用的通知》《区财政局暂付性款项消化方案》《关于跨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预算内待分配资金使用的通知》《区财政局关于进一步落实过紧日子要求调减一般预算内项目指标的通知》等规定。今年9月,在召开的全区预算工作部署会上,区财政局又开诚布公亮出局在预算执行审计中查出的跨部门资金统筹不够“未细化到具体单位和项目”“部分预算项目未执行或推进迟缓”等问题,要求各部门编实编细预算项目、严格预算执行效果、加大部门结余结转资金清理力度。多年来区预算执行审计通过日积月累、力所能及地探索和实践,精准“查病”,有效“治已病”“防未病”,积极扩大影响,增强了审计促进国家治理的履职效能。汉阳区审计局郭纹)



责任编辑:程婵娟

胜利闭幕的党的二十大擘画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部署了关系发展全局的若干重大战略任务。推动《建议》所提出的若干战略任务顺利实施,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审计部门的要任务。而作为国家审计恒主题的财政审计,因其主要关注预算管理的科学完整、财政资金的合法安全、财政政策的积极有效,契合了《建议》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对预算编制的宏观指导。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的新要求,决定了其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一、新形势下预算执行审计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995年开始,我国各级审计机关开对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对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预算执行审计走过的二十多年,也是其不断遇到挑战、接受考验、打破藩篱的二十多年。其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推进审计全覆盖的挑战

2015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和《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要求审计机关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和资源以及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等实行审计全覆盖。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会议上强调,要拓展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消除监督盲区。要努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2019年6月,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审计全覆盖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审计机关对本级预算执行、决算草案和一级预算单位每年审计,并受政府委托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2021年10月通过的新修改的审计法,要求“审计工作报告应当报告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决算草案以及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因此预算执行审计每年都要面对全覆盖的工作任务,但审计需求与审计资源不匹配、审计质量与审计覆盖面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审计组织方式不尽合理、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应用水平不高等,已成为制约预算执行审计的瓶颈。就笔者所在的区县级基层审计机关而言,预算执行审计面临预算单位多、专项资金多、如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基层、政府综合会计报告等新任务多的现状。仅凭财政科的两个人、三个月的时间,无论人力、物力,还是智力,都难以应对越来越高的审计要求。在广度上,对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的安全运营、政府性基金、政府性债务的规范使用,涉足较少。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仅关注了报告的完整性,对漏报问题和合并事项不规范进行了披露。真实性和准确性关注不够。在深度上有待进一步开拓,多只看到问题本身,没有追究问题背后的漏洞和根源。注重微观方面的问题多,反映宏观方面的问题少。因此难以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发挥预算执行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

(二)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挑战

财政审计大格局是审计机关以全部财政资金为内容,以公共财政体系建立为目标,以政府预算为纽带,统筹审计资源,整合审计计划,共享审计信息,有机结合不同类型、不同行业审计,从宏观性、全局性、整体性、效益性出发,体现高质量审计成果的财政审计工作体系,是财政审计发展进程中的必然选择。与传统的财政审计相比,站位更高范围更广内容更全组织更严方式更活。范围上面向全部政府性资金、内容上融各专业审计、组织上打破行业界限、方式上依靠信息化手段。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虽然已提出多年,但就目前来看,依然存在审计对象有盲区、审计内容有空间、成果利用有短、服务决策有差距等问题。在工作方式上,机关内部统一协调不够、分兵作战仍是主流。由于预算执行审计部门对其他专业审计协调力度有限,无论从审计工作方案制定上,还是审计资源的整合上,统一行动少,各人自扫门前雪多。审计人员大多数情况下仍愿意呆在自己熟悉的“舒适区”,学习自己领域的知识,年复一年从事自己熟练的项目,而不愿意跳出既有的工作轨迹。每年同级审和部门预算全覆盖的工作仅靠财政科单打独斗,其他科室自顾不暇。财政审计大格局未形成,财政监督机制明显落后,不利于发挥整体合力,削弱了应有的团队优势。

(三)实施绩效审计面临的挑战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强调以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为关键点和突破口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同时明确审计机关要依法对预算绩效管理情况开展审计监督。但在当前的审计实践中,由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缺乏或不完善、评价目标不科学、评价指标不细化等因素,审计人员无法客观、准确地对被审计单位履职尽责的效率和效果进行评价对履职尽责的效益性审查不足。现阶段仍是以传统的查错纠弊、检查财政资金的合规合法为主。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笔者所在的审计机关大部分审计人员依然是传统审计思维,近几年在审计中揭示的大部分是浮在面上的问题,如绩效指标设置不科学、绩效管理未覆盖所有财政资金、未批复预算绩效目标等,而无暇去关注项目完成情况,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产生社会效果、财政资金是否得到了有效利用等。未能着重揭示预算执行过程中,政策未落实、目标未实现、绩效效果不佳等突出问题更无法从宏观和整体上进行分析与评价。

(四)促进加快构建新格局的挑战

面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预算执行审计必须把领导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事关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大局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作为切入点。根据《审计署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和《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大审计力度促进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落实意见的通知》精神,全国审计机关开展了为期六年的政策跟踪审计,推动了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和不断完善,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作为一种新型的审计方式,处于探索实践阶段,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规范的实施依据在跟踪人员、审计依据、内容、对象、范围、方式等方面,审计机关尚未形成规范的体系性标准,较难找到相应的处理处罚依据。二是审计质量和审计风险难以有效控制。要搞好政策跟踪审计,必须吃透政策、收集法规,还需要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但时间紧和任务重的矛盾制约了政策跟踪审计的良性发展。再加上评价体系不健全,必然使审计评价缺乏足够的深度。三是缺乏专业的审计人员,审计手段相对落后。此项审计动辄涉及到几十项政策措施,学习领会需要时间、逐项核查需要精力、分析判断需要能力,给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带来较大挑战。四是审计成果运用不充分,缺乏深层次的研究和分析。主要原因在于对审计对象没有做到广泛深入地监督和核查,审计不彻底。

二、新要求下深化预算执行审计的建议和思考

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审计站位不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强、审计任务繁重影响质量、法规制度滞后、审计技术手段落后等。预算执行审计要切实发挥好“经济体检”功能,为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做出新贡献,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坚持拓展预算执行审计范围,为清除盲区和死角提供坚强保障。

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要适应全覆盖的要求高质量发展,必须做到“底数清”、到末端、打击准。实现横向与纵向相统一、全面覆盖与突出重点相统一。一是在拓展广度上下功夫,做到应审尽审。结合本地区实际,可以到区编办、民政局、国资局等部门,对依法应进行审计监督的审计对象进行全面排查,建立审计对象数据库并定期更新,确保审计对象“底数清”。二是在挖掘深度上下功夫,做到应延尽延。推动审计监督从审计对象的一级单位向二三级单位或更末端延伸,向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财政资金使用的最末端、国有企业的最末级延伸等等。在组织方式上,可充分调动内部审计力量,对被审计对象二级以下单位开展监督,通过构建以内部审计为主、国家审计为辅的工作方式,确保审计对象不留盲区。如利用区教育局开展对中小学校校长的任中、离任审计;利用街道开展对所辖社区资金、资产管理使用的审计等。审计部门负责指导、督促。三是在精准打击上下功夫,做到凡审必严。在当前审计任务重和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还比较突出的现状下,如果在审计对象上平均分配、撒胡椒面,可能导致面面俱到而面面不透。所以仍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以及日常通过各种渠道掌握的信息等,既要找到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大风险点,实施精准打击、审深审透。又要以审计人的职业敏感找出容易忽视的单位部门,防止“小官大贪”笔者曾经参与过某改制国企下属幼儿园经费的审计,牵出园长和出纳的贪污问题。从2018年开始,笔者所在的审计机关按照上级审计机关对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实行全覆盖的要求,积极探索区直部门预算执行大数据审计之路,横向上,将覆盖面由原来的每年5个拓展为全区所有70多个一级预算单位,2022年拓展到200多家一、二级单位。纵向上,按照“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大数据审计方式拓展了20多个疑点分析模型。对资金量大、疑点线索多的重点单位由审计组根据疑点线索进行现场核查,全面审计并单独立卷对资金量小、疑点线索少的单位由审计组推送疑点到单位单位自查后反馈结果对反馈结果有疑的再下去核查取证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初具雏形。2020年该局获全市审计工作创新奖。

(二)坚持积极运用“两统筹”, 为推审计工作转型提供强力支撑。

在新的审计管理体制下,基层审计机关要克服人少事多的困难,只有采取创新审计组织方式,充分整合利用审计资源的方法来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审计署2019年提出的审计项目、审计组织方式“两统筹”如及时雨,成为审计全覆盖的有力抓手,成为破解财政审计大格局困境的有效路径。既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最优推进人、财、物、事等要素有机整合,避免交叉重复审计,减少对被审计单位的影响,更好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又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审计干部全局观念、协作意识和融合理念,提升审计干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水平。如该局某年在开展的“同级审”项目中,将市局要求当年10月完成的全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审计项目提前安排,避免对全区所有一级预算单位进行“二次骚扰”。在开展部门预算执行全覆盖审计时,同步开展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审计,用数据化工具大胆探索出超标准、超限额配置、已停用设备家具长期积压不处置、账实不符等问题,丰富了同级审报告内容,契合了人大对国有资产强化监督的新目标,受到人大高度赞扬。提前进行审计,也减少了市局下达项目时的工作量,既有自选动作,又有规定动作,该项目查出的问题在全区引起较大反响,得到区领导的重要批示,要求迅速整改、举一反三、建章立制。相关整改问题被《中国审计报》报道。

(三)坚持突出绩效约束,为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提供良好途径。

开展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是财政预算支出现代化管理的需求更能推动财政资金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建议》关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表述中,要求“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实现绩效审计常态化,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各级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专项资金绩效和政策执行的审计监督”的要求。因而在“十四五”时期,审计机关应积极探索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提高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质量。在绩效目标编报不明确、评价标准不科学的情况下,可以围绕各预算部门职责和行业发展规划,以预算资金管理为主线,从运行成本、管理效率、履职效能、社会效应等方面,监督衡量专项资金的实施效果。重点检查是否按照要求制定本部门专项资金的绩效目标、开展绩效自评工作。关注绩效目标是否经过科学论证,设定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可量化、可评价;是否对所有项目进行绩效自评以及绩效自评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否存在虚报绩效等问题。通过预算绩效管理审计监督,倒逼预算单位有效利用财政资金。如近几年来,局采取撰写专报、督促整改等方式,推进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要求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财政部门牵头、预算部门具体实施、纪检监察机关和审计部门监督的预算绩效管理组织体系。通过高标准确立审计工作目标,绩效审计由浅入深,提升了预算执行审计效能。

(四)坚持聚焦改革发展大局,为推动新发展格局形成提供智力支持。

当前预算执行审计要紧扣《建议》中提出的远景目标,聚焦改革过程中的紧迫性问题和战略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审计目标任务,拓展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着力揭示宏观政策落实不到位、财政政策设计不到位、体制机制上下衔接不到位、履职尽责能力不到位等典型问题、风险隐患和违法违纪问题线索,增强改革动力和活力。要持续加大政策跟踪审计力度,持续加大疫后重振、减税降费、减租降息、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六稳”“六保”审计力度,聚焦社保、就业、教育、住房等民生大事、难事、急事,通过审计,推动资金按时足额到位、项目及时有效落地、政策全面积极生效、公权力配置合理且有效运行,促进实体经济良性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因此,预算执行审计不能丢掉“老本行”,要重点揭示预算管理中存在的执行不严和绩效不高等典型问题,提高预算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水平。该局近几年持续关注预决算编制质量、财政支出效率及项目进展、“三公”经费及一般性支出控制压减、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预算管理及执行、银行账户管理、国有资产管理使用、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等情况通过财审联手,“全方位”预算管理格局逐步形成。每年在对人大常委会汇报的财政收支决算报告中,区财政局均要单独用一整段篇幅对当年预算执行审计提出的问题,逐一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工作方案。针对预算执行审计查出的问题,相继出台《关于存量资金统筹使用的通知》《区财政局暂付性款项消化方案》《关于跨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预算内待分配资金使用的通知》《区财政局关于进一步落实过紧日子要求调减一般预算内项目指标的通知》等规定。今年9月,在召开的全区预算工作部署会上,区财政局又开诚布公亮出局在预算执行审计中查出的跨部门资金统筹不够“未细化到具体单位和项目”“部分预算项目未执行或推进迟缓”等问题,要求各部门编实编细预算项目、严格预算执行效果、加大部门结余结转资金清理力度。多年来区预算执行审计通过日积月累、力所能及地探索和实践,精准“查病”,有效“治已病”“防未病”,积极扩大影响,增强了审计促进国家治理的履职效能。汉阳区审计局郭纹)



责任编辑:程婵娟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武汉市审计局 联系方式:027-82938458
网站标识码:4201000052 鄂ICP备20006689号-1 egw.png鄂公安网安备42010202000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