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渡江节上,国内外游泳健儿齐聚江城,从武昌汉阳门码头浩荡入江,劈波斩浪,挑战长江天堑。7月19日,全球最大水电站——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工程(简称“雅下工程”)开始建设。
如果说渡江节彰显了人与江河的情感纽带,雅下工程则代表着人类对江河动能的理性驾驭。它不仅是工程奇迹,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隐喻:以自主创新突破自然桎梏,以生态伦理平衡发展诉求,以跨境协作促进区域和谐。它深刻回应了“人类如何与江河共处”的终极命题——答案并非征服,而是共生。泳者搏浪的身姿与隧洞深处机械的轰鸣,看似迥异,实则共同勾勒出“江河福泽天下”的壮美图景。
武汉渡江节与雅下工程,一传统一现代,一人文一科技,共同揭示了江河文明的中国智慧:以敬畏之心面对自然,以创新之力善用资源,以普惠之德泽被苍生。渡江精神为城市铸魂,雅下工程为国力筑基,二者共同构成民族复兴的“软硬支撑”。从渡江节引入GPS定位全过程安全保障,到雅下工程首创隧洞梯级发电技术,创新是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渡江节吸引国际泳者共游长江,雅下工程蓄水、防洪、供电,江河成为联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天然纽带。
毛泽东主席“高峡出平湖”的宏伟畅想,在雅下工程中升华为“水风光储一体化”的绿色能源基地。恰如渡江节从个人勇渡到集体方阵的升华,个体的勇毅终将汇入民族永续发展的时代洪流。这与2025年全国两会关于激励青年关注国家发展、把握时代机遇、投身国家战略的精神高度契合。雅下工地的建设者、渡江方阵中传承精神的青年泳者、千千万万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蓝图的年轻人,共同诠释着这种动态关系:水之道,既是国家发展的战略动脉,也是个体实现价值的生命航道。“青春渡”方队里的中学生们从搏浪中汲取奋进勇气;25岁誓言“要做世纪大工程”的年轻工程师,毅然从北京奔赴西藏高原。新时代青年当在“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中,勇担“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让青春之花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绚丽绽放。
从渡江节的搏浪到雅下工程的驯水,技术尺度在变,但对“水”的敬畏与共生智慧永恒不变。江河奔涌,文明不息,每一位破浪前行的泳者,每一盏被水电点亮的灯火,都在无声宣告:当个体生命汇入时代江河,传承“人水和谐”之魂,便是对“福泽天下”最壮美的时代诠释。(何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