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的生活陷入了不堪与困顿,躲在老家的房子里迷茫了三年。唯一庆幸的是,那个时候的我是一个文学青年,刚好也读到了一本叫《收获》的杂志刊发的小说《活着》。正是这部小说,陪我走出低谷,甚至可以说改变了我的人生态度。
福贵,一个经历过破产,失去父亲,失去母亲,失去妻子,失去儿子,失去孙子……遭遇人世间最悲惨命运的男人,最后不得不一个人独自生活。换做任何一个人,不是倒下就是疯掉,或者告别这个生无可恋的世界,但福贵没有,他仍然在田野里唱最响亮的歌。是他心够大吗?不是,是他能够承载的人生无常与痛苦。那个时候,我读到福贵这种苦难,就觉得自己的那点儿事,真算不了什么。以致后来从成长到成熟,我都应该感谢余华笔下的福贵,一个但凡读到他的故事,都会让自己觉得生活已经很开恩,都不好意思不好好活下去的人物。
余华说过,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福贵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其他什么都没有。可是当福贵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讲述自己的一生时,他苦难的经历里立刻充满了幸福与欢乐。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也是世上最好的子女,还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孙,还有那头也叫福贵的老牛,还有曾经一起生活过的人们,还有生活的点点滴滴……福贵,就是想活着。每一次的不幸都教会他怎么活着,这便是最好的人生态度。《活着》就是用一个人那不忍卒读的一生,讲述了生命的力量,活着的真相和绝望的不存在。
人啊,活着时受了再多的苦,到了快死的时候也会想个法子来宽慰自己。这是《活着》里很经典的一句话,诠释了福贵对待苦难的心态,有无奈,但也有从容。说是无奈,是因为福贵很多时候面对亲人的离世,有太多的无能为力。命运不是抗争一下就可以轻易改变的,信命,其实也是福贵的一种觉悟。所谓改变命运靠努力,似乎也只是一种自我安慰。命运是一种注定的存在,她一直伴随着人生的起伏跌宕,即使能有所改变,那也是命。信命,不应该理解为放弃,而只是妥协,或者说是顺其自然。福贵就习惯了命运的折腾与摆布,斗不过,就忍下,忍受了很多次,也多少有些“适应”。这样的状态,不能说是自暴自弃,更像是一种对不公命运的不屑!这种不屑,也正是福贵对苦难接二连三降临的淡定与从容。这样的活法,已经是一种倔强,也凸显着生而为人的尊严。
每天,我们都在经历各种各样的悲欢离合,很多人如福贵一样努力地活着,也有一些人放弃了生命。生命只有一次,苟活又如何?总有一线希望看到不一样的光,并让自己感受到温度。哪怕是偶尔有一些的快乐,便也是活着的意义。死去并不难,难的是在活着的时候,并不把苦难放在心上的那种超然境界。
可以说,苦,依然是人生的常态。如果你已经体会过,或正在体会着命运的无常,就一定要读一读余华的《活着》,且常读常新。因为,每一次福贵的出现,都会让人觉得自己已经够幸运了,从来就不曾苦过福贵!既然苦不过福贵,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活着?所以,笑对生活,笑看人生,也该是属于我们的常态。活着,真好!(蔡甸区审计局 朱利平)
责任编辑:程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