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学校开设培训班背后的问题
武昌区审计局 郑箐
近期,武汉市武昌区审计局在对某街道进行审计中,通过实地走访和延伸调查,揭露出社区教育学院多头管理,权责不清,设置小金库的管理漏洞,引起了相关部门重视。
缘起
自2012年起,武昌区各街道办事处开始设置文体活动中心,由武昌区文体局下设的文体站分管,面向社区居民组织开展舞蹈、书法、体育等文体活动,活动场地由各社区提供。2015年,武昌区教育局设置社区教育学院总校,同时在各街道设社区教育学院分校,在社区的文体活动中心挂牌,年度预算经费由武昌区民政委编制;街道办事处下设的公共服务办公室负责相关服务性工作。分校职能是免费组织文体活动相关培训等。社区教育学院对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社区居民文明素质和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实地走访疑点初现
武昌区审计局今年在对某街道实施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时,在街道账面发现:该街道社区教育学院分校2015年由区民政委下拨教学启动经费3,000元设立,至2017年底经由街道账面共计拨付该分校及教学点经费84,000元。这个资金量相较街道资金总量来讲不大,而且账面收支反映也算正常,本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但出于对街道社区新事物的关注和职业敏锐性,审计人员决定到该街道社区教育学院分校实地查看了解一下。就是这一看,审计人员却有了不一样的收获。审计人员到分校实地查看的时间正是八月初暑假期间,学校大厅里挂着2018年下学期文体培训班招生简章,对开设课程、培训时间、报名方式等情况做了详细介绍。开设的班级有柔力球初级、柔力球中级、书法基础、绘画基础等8个班。大厅的另一侧挂着分校上学期的课程表,时间从周一到周六安排得满满当当,内容非常充实。审计人员当即有了疑问:既然是公益性培训,课程安排为何如此紧凑?既然有指定的服务对象,为什么还要对外公开招生?公开对外招生,那收不收费呢?如果收费,账务的管理又是怎样的呢?
延伸审计锁定问题
带着疑点,审计人员以社区居民的身份进行了电话报名咨询。经询问了解到不同的班每名学员每学期收取50元或80元不等。确定学校有收费行为,审计人员便立即联系了社区财务负责人一起到学校详细了解收费及账务管理情况。
经审计发现,该社区教育学校收费始于2017年,自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间,以社区教育学院分校名义面向社区居民开设柔力球、书法、舞蹈基础等收费培训班,使用外购不合规票据向学员收取报名费,累计收费28,440元。期间支付各班老师的课酬费及其他零星开支计11,398元,结余17,042元。以上资金通过社区聘请的志愿者个人银行账户收支,没有纳入街道社区财务账面核算,实质上形成了账外资金。
带着上述问题,审计人员走访了区教育局社区教育学院总校、区民政委社区教育科,发现在现行管理体制下,社区教育学校无依据收费问题并非只此分校一例,区属十三条街道的分校大多数都有收费,且各分校或教学点招生规模大小不一,收费多少不一,账目的记录、管理简单且不规范,均存在资金账外核算的问题。
梳理环节分析漏洞
面对审计指出的无依据收费形成账外资金问题,街道及民政、教育等主管部门纷纷叫屈,各执一词:街道认为,他们只负责为教育学校免费提供场地,与分校无上下级隶属关系,实际问题的责任主体应在区社区教育总校和区民政委;区民政委认为,他们根据各街道人口数按人均标准编制年度社区教育经费预算,负责将资金划拨给街道,分校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都是由街道社区推荐安排的,日常管理责任应在街道;区社区教育学院总校则认为他们只是按年度制定教学计划,收集各分校开设的课程安排备案指导,聘请教师在各街分校开展免费教学,对各分校只是业务指导关系,与各分校无经费往来,总校只对自身组织的课程是否免费负责。
那么,这一“板子”究竟应该打到谁身上呢?审计人员对相关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和思考,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主管职责设置不清。社区教育学校的诞生存在“先天不足”,涉及三个主管部门,“家长”太多;在顶层设计上没有明确“第一监护人”,主责不明,造成“谁都可以管,谁都不愿意管”,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责任边界不清,管理出现盲点在所难免。
二是实际运行经费不足。区民政委虽然每年都向各社区教育学校拨款,但实际金额不多,对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及支付各班老师的劳务费有点捉襟见肘,这也是学校管理人员决定自行收费的一个原因。
三是管理人员意识欠缺。社区教育学校管理人员缺乏基本财务知识,自认为对外办班适当收费理所当然,并没有意识到私自收费并存在个人账户是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且资金的管理,账目的记录规范性欠缺。
审计建言促进管理
审计认为,社区教育学院对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在提高社区居民文明素质和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广大居民群众而言是一件好事。无依据收费问题产生属于内部控制环节缺失产生的管理漏洞,应该从体制机制上予以完善,把好事办好,既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也规范好相关管理行为。为此,审计建议:
一是完善管理体制,明确责任主体。从管理控制的源头入手,明确社区教育学校的主体责任人;相关主管部门加强协同,理顺工作运行机制,加强工作配合,从方便管理、提高效率角度出发,并按工作开展的各环节建立健全责任分工机制,杜绝管理盲点。
二是保证经费来源,规范收费行为。保证经费充足是办好社区教育学校的前提。如果单纯的由财政承担,就要根据各分校的规模,办班的多少,给予不同的补贴以保证学校各项活动的开展。也可拓宽经费来源,以文件的形式,允许统一标准向学员适当收费,规范收费管理,让不合规变为合规,以弥补经费不足。